大姑:“嗯!所以正史都不认为这是‘中途改元’,真正的‘中途改元一般认为始于汉文帝。”
小悠:“汉文帝,编号xh05,是7号汉武帝的爷爷?”
大姑:“是的!”
小悠:“他为什么改元呢?”
大姑:“汉文帝十六年,一位术士向汉文帝进言,说自己可以让太阳一天内两次经过天空中心,以昭示汉文帝治理下的天下大吉之象。过了几日,太阳竟真的两次经过天空,汉文帝龙颜大悦,认为这是自己的统治可以从头再来的征兆,因此下令改第二年为元年重新纪年。”
小悠:“这位术士是懂天文的。”
大姑:“不久之后这位术士被人告发,说他只是利用了一些特殊的天象和道具哄骗了汉文帝,这位术士也因此被诛杀全族。”
小悠:“啊?是骗子呀!但后来汉文帝有没有撤回改元的决定呢?”
大姑:“改元过后才被告发。”
小悠:“哦!改元的消息撤不回了。那汉文帝后来有再次改元吗?”
大姑:“没有,只此一次。于是汉文帝在位期间,史书纪年分为‘前元’和‘后元’两段。到了汉文帝的儿子汉景帝在位期间,曾两次改元,所以分为‘前元’、‘中元’、‘后元’三段。但这些都不是年号,是后来的史官为了叙事的方便而追加的了,只是区别先后的符号而已,真正年号始于汉武帝。”
小悠:“这么说来,07号汉武帝的‘改元’是从他爷爷那学来的呀!”
大姑:“可以这么说。不过继承之后又有发展。”
小悠:“给‘元’取了个名字,即‘年号’。”
大姑:“是的。”
岁首
小悠:“大姑,7号汉武帝的爷爷xh05汉文帝在位期间曾改元一次,是因为听信了术士之言。那7号的老爸xh06汉景帝呢?他在位期间两次改元的原因是什么呢?”
大姑:“史料中没有找到记载,但在‘知乎’上关于‘汉景帝汉景帝为何俩次改元?’的问题中看到了一个合适的回答(‘作者:欲出世的入世者’),是这么说的:
景帝有过两次改元,《史记》没有给出明确原因,但是在孝景本纪中有过这样的记载:‘七年冬,废栗太子为临江王。十(二)月晦,日有食之。春,免徒隶作阳陵者。丞相青免。二月乙巳,以太尉条侯周亚夫为丞相。四月乙巳,立胶东王太后为皇后。丁巳,立胶东王为太子。名彻。’(注:当时还是以十月为一岁之首月,所以一年中先有十二月,再有二月)
这年发生了重大事件,废栗太子刘荣,立刘彻,同时还发生了日食。可能是诸多事件促使景帝改元。这是第一次改元。
‘中六年二月己卯,行幸雍,郊见五帝。三月,雨雹。四月,梁孝王、城阳共王、汝南王皆薨。立梁孝王子明为济川王,子彭离为济东王,子定为山阳王,子不识为济阴王。梁分为五。封四侯。更命廷尉为大理,将作少府为将作大匠,主爵中尉为都尉,长信詹事为长信少府,将行为大长秋,大行为行人,奉常为太常,典客为大行,治粟内史为大农。以大内为二千石,置左右内官,属大内。七月辛亥,日食。八月,匈奴入上郡。’
中六年又发生了日食,景帝再次改元,可能不是巧合。这一年梁孝王死了,他是景帝的亲弟弟,吴楚之乱立下大功,在窦太后的支持下,有争夺帝位的行动。景帝分梁国为5小国,明显是削弱梁国实力,和武帝的‘推恩令’是一个意思。同时在中央政府,景帝进行了官制调整。这一年发生了这么多变化,景帝于次年改元也算有道理。这是第二次改元。”
小悠:“xh06汉景帝两次改元,都是发生了大事,并伴有日食,怎么感觉跟xh05汉文帝一样,也都是迷信的产物呢?
不管是不是迷信吧!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,xh06汉景帝当时会改元,应该也是学的他老爸xh05汉文帝,所以7号汉武帝建年号和频繁改年号,根子上还是从爷爷xh05汉文帝那学的。xh05汉文帝改年号,真的只是因为迷信吗?”
大姑:“史料说是的。”
小悠:“那话题到这,就聊死了,没什么可讨论了。”
大姑:“未必。那个时候的人,大多都这样,为什么到xh05汉文帝时,却想到‘改元’呢?”
小悠:“对!那个时候的皇帝都迷信,但迷信到要‘改元’却只有xh05汉文帝,所以他在迷信的背后,肯定还有别的原因。但在讨论这个背后的原因之前,我有一个别的疑问要解决,那就是‘以十月为一岁之首月’是什么意思?一岁之首月,是‘正月’呀!怎么这里说是‘十月’呢?他是不是写错了?”
大姑:“不是!汉朝初年,都以‘十月’为一年的首月,到7号汉武帝太初元年(公元前104年)五月改历,使用太初历,才以建寅之月为岁首(即农历正月)。此前的《颛顼(zhuānxu)历》以建亥为岁首(即农历十月),因此太初元年前一年的十月到十二月也算在太初元年里,这一年共有15个月。共442天。”
小悠:“颛顼历?”
大姑:“颛顼历,秦朝历法,是中国古六历之一。相传‘颛顼历’在周朝末期已经制定,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颁行全国,以十月一日为元朔。颛顼历自秦始皇二十六年(公元前221年,秦王政统一六国,建立秦朝,自号始皇帝)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共行117年。”
小悠:“古六历?”
大姑:“古六历,是从春秋战国到秦朝时期制定的黄帝历、颛顼历、夏历、殷历、周历、鲁历六种历法的合称。”